2018年5月9日,我作为六中通讯员代表来到登封市体育小镇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活动。近百名通讯员在五里堡小学门口集合完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颠簸,一行人来到登封体育小镇。简单的休整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开班仪式。管城区教体局相关领导参加了开班仪式,并对学员强调了培训中的学习要求和纪律规定,本次培训班的班委也给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
本次培训为期三天,9号上午大河网的杨慧俊老师进行了题为《全媒体时代的教育舆论环境——怎么看,怎么办?》的主题讲座。杨慧俊以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详细的为学员们讲解了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特点,以及应对这些舆论情况时候的注意事项。杨慧俊的讲解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舆论工作的严峻与重要性。同时杨老师以自身的工作实例,细致地教授如何应对各种情况的舆情问题,具体细致的操作要点,也使学员们受益匪浅,能够真正的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身处理相关舆情的能力。
9日下午,稍作休息的我们又进行了舆情实战演练。学员们共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各自不同的模拟情境和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小组讨论过后,推选出各自的新闻发言人,代表各自小组展示了组内的研讨成果。在每个小组的发言人进行展示过后,大河网的楚智强和杨慧俊都会针对学员的表现和问题进行细致的点评。
本次培训旨在提升通讯员的基本素养,以及应对相关舆情的基本技能。紧张的学习活动过后,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尤其是部分像我一样新加入教育通讯事业的年轻老师,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内容,作为新手的自己,以前对教育通讯员的认知简直太过浅薄,通过一上午的培训,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担负的是那样沉重又关键的任务,我会积极迎接接下来两天的培训活动,争取努力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育通讯员。
第一要多读,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多读报纸、书籍,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丰富新闻语言,重要的是学会读,善于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从中受到启发,可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选材的角度、标题的选用、文章的结构等等。
第二要多采访,做好采访要点记录。写好新闻,就要多采访,提前准备好采访题目,以免遗漏。多与别人交流、沟通,虚心请教,可先从采访人的工作性质、家庭情况开始了解,然后一步一步接近主题,从而获取更多的采访信息,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第三要多研究、多角度地去写。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新闻和文艺作品在报社记者编辑的笔下,都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实际上,同样的素材在不同水平的作者眼里的价值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基层通讯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多研究写作素材,发现好的写作角度。
第四要多改,多做比较。“好稿是改出来的”,自己要多修改几遍,同时多与别人交流,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一个指点都会令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还能从别人的指点中领悟到写作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善于留底稿,自己的稿件一旦上了报,可以看看编辑老师做了哪些修改,从中可以大幅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要多写,做到熟能生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的稿子多了,自然会产生灵感,越写越想写,就越有素材挖掘。“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从构思、起草到定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常常熬到半夜是很正常的事,这就需要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写、努力写,才能取得成功。